空隙检测摘要:检测项目1.孔隙率测定:测量体积孔隙率(0.1%-50%)、开孔/闭孔比例(精度0.5%)2.孔径分布分析:覆盖0.35nm-500μm范围,采用BJH法或MIP法3.渗透率测试:气体渗透系数(10^-7-10^-13m)与液体渗透速率4.三维空隙重构:分辨率达0.5μm的立体结构建模5.表面粗糙度关联分析:Ra值(0.05-25μm)与空隙形成相关性检测范围1.粉末冶金制品:包括硬质合金、金属注射成型件2.铸造金属件:铝合金缸体、钛合金航空铸件3.陶瓷基复合材料:SiC/SiC耐高温部件4.高分子多孔材
参考周期:常规试验7-15工作日,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。
1.孔隙率测定:测量体积孔隙率(0.1%-50%)、开孔/闭孔比例(精度0.5%)
2.孔径分布分析:覆盖0.35nm-500μm范围,采用BJH法或MIP法
3.渗透率测试:气体渗透系数(10^-7-10^-13m)与液体渗透速率
4.三维空隙重构:分辨率达0.5μm的立体结构建模
5.表面粗糙度关联分析:Ra值(0.05-25μm)与空隙形成相关性
1.粉末冶金制品:包括硬质合金、金属注射成型件
2.铸造金属件:铝合金缸体、钛合金航空铸件
3.陶瓷基复合材料:SiC/SiC耐高温部件
4.高分子多孔材料:PTFE过滤膜、发泡聚乙烯
5.增材制造工件:SLM成型金属件的层间空隙
1.ASTMD4404-18汞侵入孔隙测定法(MIP)
2.ISO15901-2:2022气体吸附法孔径分析
3.GB/T3360-2021金属材料孔隙率金相测定法
4.ASTMF316-03(2019)泡点法膜材料孔径测试
5.GB/T34367-2017工业CT检测多孔材料标准
1.MicromeriticsAutoPoreV9600:汞孔隙仪,压力413MPa,孔径3nm-900μm
2.QuantachromeNOVA4200e: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,分辨率0.35-500nm
3.ZeissAxioImager.M2m:数字金相显微镜,搭配ImageProPlus分析模块
4.BrukerSkyScan1272:微焦点CT系统,空间分辨率0.4μm
5.ShimadzuSMX-225CT:工业CT装置,最大穿透钢厚度50mm
6.EltraThermostep:热脱附法孔隙分析仪(温度范围20-1500℃)
7.KeyenceVHX-7000:三维表面形貌测量系统(5000万像素)
8.MalvernPanalyticalMastersizer3000:激光粒度仪(0.01-3500μm)
9.AntonPaarPorotecPMI:毛细管流动孔径分析仪(13nm-500μm)
10.OlympusLEXTOLS5000:激光共聚焦显微镜(120nmZ轴分辨率)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中析空隙检测 - 由于篇幅有限,仅展示部分项目,如需咨询详细检测项目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